【湖畔随笔】殷成韵:兴趣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殷成韵:兴趣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三年疫情的催化,高等教育的时空界限逐渐被打破。大量的在线课程(网课)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大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随之拓展。更使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极大地改变了大学教学模式和教育系统的内部生态。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具有许多新特点,对现在的教育者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一)进不了圈、说不上话——主流价值观难以传达
价值观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而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群体接收信息和选择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自己习惯和舒适的途径来获取信息,对于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自己不感兴趣的信息,他们可能会选择性地屏蔽。这种行为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构成了挑战。不可否认,各大高校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已经付出了诸多的努力。他们意识到了网络宣传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然而,由于平台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以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代际差异,形成了“进不了圈、说不上话”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主流意识形态的“失声”
兴趣圈内部的同质化,让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进入。主流意识形态如果没有足够的传播力和说服力,很难在各种圈子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影响到圈内的大学生。而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或因为感官刺激和因为好奇而追寻的信息,会使负面影响不断加大,甚至于影响到大学生三观的形成。也会有部分反动的“声音”利用大学生的圈子,引诱大学生做出激进的行为。
(三)思想动态难以把握
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呈现出一个展现自我、释放个性、寻求认可的过程。圈子的封闭性给需要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教育者们设置了准入门槛。对圈子的不理解,对圈内文化的不认同,即便看见了大量的展示信息,也很难从圈子中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在大学生出现了错误的价值倾向时,作为教育者很难及时且有效地纠正大学生的错误思想,容易错失管理的节点。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辅导员:殷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