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陈冰: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陈冰: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模式正在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从“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思路出发,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骨干队伍之一,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找准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位置,就目前新的形势来看,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对改进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新形势下对“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模式的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新形势下,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得到了新的改进和新的诠释。
(一)对“自我教育”的认识
“自我教育”的核心体现在大学生自身理想、信念的教育和树立方面,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方面。这关键是要发挥好学生中党团组织,学生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同时,每次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宣传、反馈和总结对参与成员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都能起到好的“自我教育”作用。
(二)对“自我管理”的认识
“自我管理”就是主体(学生)对自身的约束和引导。传统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功能更多体现在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条例履行“裁判式”的管理,两眼重点是盯着那些“犯规”的同学。管理主要体现在监督方面,看有没有同学“犯规”,通过此类外在的连续性提醒和监督,提高学生主体的自我管理意识。当前,“自我管理”,应主要体现在倡导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管理好自身的行为和思想,把“管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校管理的认同和支持,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管理。同时,在参与协同管理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使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对“自我服务”的认识
学生的“自我服务”包含了物质服务和思想意识上的提高、价值观念发展等精神服务。物质服务更主要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各类生活的需求。当前,“自我服务”更重要的是精神服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品位的提升和精神需求的满足。这需要积极组织各种能够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的高品味、高层次活动,通过鼓励广大同学的参与达到熏陶和渗透的作用。特别是大型的、高品位的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学生活动,能够起到十分明显的育人效果。
“三自”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发挥。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建立新型的学生管理机制,是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时代的要求
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成绩和效果,提高自身素质是时代的要求,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辅导员健康成长的需要。
首先,辅导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把握整个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实质,武装自己的头脑。
其次,辅导员要有坚定的信念,热爱辅导员工作,培养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辅导员要摒弃各种世俗观念的影响,建立起心理平衡,甘于寂寞,埋下头颅,爱岗敬业,专心致志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养成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的精神。
再次,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与学生之间就缺少共同语言,所以,辅导员要把认识和了解学生的专业作为一个必备的素质来培养,听听专业课,自学一些专业课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最后,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既要认真学习,掌握基本原理,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又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要在总结中勇于创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模式、内容、体制和方法。
三、强化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动性
辅导员对学生的培养,除了思想品德的塑造外,更主要的就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对辅导员而言,在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发挥管理中蕴藏的教育因素,把管理过程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
(一)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管理中的师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因此,辅导员在实施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自主、自立、自尊、自强。辅导员必须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善于区别真伪、善恶和美丑,鼓励他们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要指导受教育者学会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教育的方法。
(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是辅导员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辅导员的管理行为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才能完成。成功的班级管理,要从学生的自尊自重抓起,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自尊心,教育他们自觉爱护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自尊和名誉的事。所以,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和约束,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行为,要使管理真正起到教育和引导的作用,辅导员应经常把各种行为规范和纪律制度向学生做宣传解释。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做,更要使学生懂得为何要这样做,真正把行为规范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他们的自觉性。
(三)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
班级是社会组织的雏形,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班级里,存在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联系,学生在班集体中有意无意地进行着社会角色的学习。因此,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班级活动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各种关系。大学生在入学前大多缺少独立生活的经历,他们几乎每天都在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下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我服务能力极差,有些学生甚至连洗衣叠被都不会,而进入大学以后,则必须“学会生活”。因此,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就成为学生能否适应新环境的关键因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也就成为辅导员工作的首要课题。这就需要辅导员给予心理上的引导和技能上的指导。辅导员必须深入宿舍和课堂,耐心细致地给学生传授基本的生活技能,并结合军训的内务技能训练,使他们初步具有自我料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逐步适应新的环境。为此,辅导员应把对学生的生活技能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会生活技能的同时,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当然,要求辅导员在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学生并不是说要成为学生的“保姆”,更不是成为学生父母的“替代”,而是要使学生在辅导员的引导下,认识社会,学会独立生活,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否则,学生就永远“长不大”,始终无法独立地生活
在大学生中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对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成才为主线,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辅导员:陈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