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旁听外语学院课程的周泽久老先生

2017年11月21日 21:02  点击:[]

人生的印痕,心灵的音符

——对旁听外语学院课程的周泽久老先生的一次采访

 

你看到了吗?我们的校园里总有这样一个身影。他在外语学院李燕子老师的《英国文学作品选读》课堂上认真听讲,遨游在文学世界的海洋里。他就是周泽久老先生,一生救死扶伤仍钟爱文学的一位智者。对此外语学院通讯员特地采访了这位好学不倦的长者。

通讯员:周爷爷,您好!请问您家住在哪儿呢?离学校近吗?

周老先生:住在蓝湖水岸,离学校并不近。同时还在医院上班。

通讯员:那您是怎么过来的呢?

周老先生:搭车过来的。

通讯员:那您怎么想到在这个本应该享受安逸清福的年纪来学校旁听课程呢?

周老先生:我今年差不多八十岁了。之前一直做医生,帮助别人,给自己提供生活的来源,过得很是幸福。大概是一二十年以前,在屈原农场参加市里的招聘,认识了学校的老师们。不经意间谈起了余光中先生在英文和中文上的造诣,由此我喜欢上了文学。我也有过国外生活的经历,想要了解中国和别国的历史文化差异,因此来上李燕子老师的课。

通讯员:那您是怎样评价李老师的课堂的呢?

周老先生:李老师的课堂很生动,从中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现代文学这部分。很多的时候是对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好的社会现象进行批评指正。其实我来没有什么功利性的目的,只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

通讯员:周爷爷,那您觉得您读过的书里最喜欢的或者对您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周老先生:哈哈哈,我泛读的书比较多,精读的比较少,最近读的一本《简·爱》比较喜欢。

通讯员:那您有没有什么上课的经验想要告诉我们呢?

周老先生:经验没有,教训倒是有一个,我刚开始来上课,没有什么准备,觉得收获就会少很多。后来,在课前做一些准备,发现收获的是不一样的,会更为丰富。再者,因为周四要上班的缘故,会落下一节课,感觉知识的获取会有脱节。

通讯员:那您有什么想送给我们年轻人的话吗?

周老先生:社会归社会,个人归个人,但是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同学们还是要努力审视这个社会!要有质疑精神,不能一味的相信权威。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培养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通讯员: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在您身上学到许多!、

周老先生:哈哈!没什么,年轻人一定要把握好大学的时光,多在课堂上学点知识,不断完善自己嘛。

(未完待续)

 

附:周泽久,岳阳市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大学本科,省内分泌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药物评议会委员。撰写有“蚕豆病的输血问题”、“NIDDM患者继发性失效之对策”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分泌杂志上发表。婴儿婴型脚气病分型研究等三项科研课题分别获省科技大会重大贡献奖、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擅长普通内分泌、糖尿病的诊治。

(后记:人生在世,其实有很多的东西要去追求。一个人是否幸福以他在生活中的满足状态来确定,这又与你的思想意识息息相关。培养一个独立的有魅力的人格显得格外的重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是一个漫长而又有意义的过程。他们给你的心灵上的洗礼和震撼是无与伦比的。活到老学到老,有追求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永远比他人幸福的多。我们会爱上这样的生活,让生活的印痕成为心灵的音符,奏响幸福的乐章。)

                                         (通讯员:马树英、伍童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