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视界”团队社会实践活动(一)
“湖湘视界”团队社会实践活动(一)
校园网讯 6月28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湖南理工学院“湖湘视界——追寻红色足迹,探访师友群像”团队来到湖南长沙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共赴一场富有文化和革命意义的实践之旅,走进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
二十世纪初,是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内忧外患苦难深重的时期。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一群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怀着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几经研究、探索和实践,在长沙发起成立了后来被誉为“建党先声”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他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家出路时,最早提出建党理论,埋下了一颗“红色火种”。新民学会会员是湖南革命活动的中坚力量,其中,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建党先驱们作为典型代表,投身五四运动,组织勤工俭学,创办文化书社,成立俄罗斯研究会,直至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使湖南成为国内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六个地方之一。他们开展的这些活动,在中共创建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新民学成立会旧址和史实陈列馆
踏入这处承载着历史荣光的小院,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百年前那批胸怀天下的热血青年在此聚集、探索救国真理的热忱。旧址生动再现了学会从最初十几人发展到78人的历程,展现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群体奋斗图景。
陈列馆内,丰富的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详实的文献资料,为队员们铺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大家系统学习了新民学会会员们作为湖南革命中坚力量的光辉事迹。一幕幕历史切片,生动诠释了革命先辈们为探寻救国救民之道上下求索、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英勇与智慧,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师友群像”所蕴含的强大集体力量和精神感召力。
走进白墙青瓦的蔡和森故居,团队成员们被复原的历史场景深深吸引。故居内重现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当年在此彻夜畅谈国事、纵论天下的居室场景。悬挂的“沩痴寄庐”门匾,无声诉说着青年革命者们“风浴、雨浴、太阳浴”的豪情壮志与坚定信念。聆听着蔡和森同志作为学会重要组织者、坚毅战士和勇敢革命家的感人事迹,大家无不为他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牺牲精神所动容。
蔡和森故居
此次探访,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信仰的启迪。团队成员中,来自新闻学院的陈星宇同学表示:“站在先辈们奋斗过的地方,触摸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真切体会到了‘革命师友群像’的磅礴力量。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壮丽篇章,将激励我们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团队负责人外语学院王紫烨同学谈到:“作为‘湖湘视界’团队的一员,我们将充分运用此行收集的素材与感悟,结合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努力讲好这段‘师友共进、群像生辉’的红色故事,让革命精神在年轻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新民学会的历史已逾百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湘视界”团队的青年学子们,正以实际行动追寻红色足迹,感悟思想伟力,立志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活化红色资源、赋能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为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贡献青春力量,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奋勇前行。
责编/陈冰 初审/符婷 终审/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