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英语22-3BS涂嘉贝: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之路,非凡行渡

2023年12月12日 09:08  点击:[]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之路,非凡行渡

《平凡的世界》坐落在沟壑纵横、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只是漫长的隆冬盼不来播种的春天,但正如路遥在后记中所说:“只能永远把艰辛的劳动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心平气静地继续耕种。”来自农村的孙少安、孙少平兄弟,走着各自的独木桥,尽管苦难更迭不休,贫困沉重如铅,他们依旧耕耘着生活的田地,在平凡之路上收获非凡硕果。

他们两兄弟身上映照出交集着的人生真谛,贫苦的生活劳作、黄沙般袭来的苦难坎坷以及时而冒出头来的星火,融汇成滔滔不绝翻天覆地的汹涌大河。

可是生命啊,它苦涩如歌,潮水时涨时落。最令我动容的是少安辍学的那一幕:“爸爸,我回来劳动呀。我回来,咱们两个人劳动,一定要把少平和兰香的书供成。他们念成了,和我念成一样。”尽管名列第三,他的学生生涯还是随着这张录取通知书一去不复返,自此以后,十三岁的少安拼命护着这个家,仿佛西西弗斯扛起巨石,日复一日,永不停歇。三四年前,在偏远小学支教的母亲带着我下乡探望拜访过想要辍学打工的贫困儿童,有些和孙少安一样的成绩优异。在真正踏上这黄泥土地之前,我甚至迷惑不解,为什么要放弃大好前途去做苦工,去当牛做马。当然,我那时的思想有失偏颇,劳动是不分贵贱的,不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崇尚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我只是很为这些孩子可惜,我永远无法忘记他们身上穿着的满是补丁、洗旧掉色了的棉袄,小小的脸蛋红扑扑的,我不敢想象,这样穿了好几年的衣裳怎么拥有足够的厚度御寒。家徒四壁,仿佛一座沉寂的孤岛。我们坐在四面漏风的土屋里,听着那些心酸又无奈的故事,我感到霜雪实实在在地落在我的心上而不是屋外的黄土地,却有着无声磅礴的沉重顿感。父母离异,孩子丢给了七老八十的奶奶,身体和思想隔离在重重大山之外,切断和山外更大世界的联系。我不愿歌颂苦难,当“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挑苦命人”时,当一个人翻山越岭,负重前行,小小的身躯背负起整个家庭的重量时,就更不应该歌颂。赞美的应该是那些负责与担当,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面对不公与苦难的勇气。幸运的是,这些家访的孩子们所处的时代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截然不同,教育和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更加注重教育扶贫,扶助了一个又一个临近辍学的祖国希望。

可是生命啊,它璀璨如歌,因为享受着它的灿烂,因为享受着它的腐烂。少平和少安走的是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少平更像我们如今大多数人,这段话让我印象深刻:“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就会和众乡亲报同一理想。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坦诚地说,我也是小镇做题家的一员,生在农村,我并非不能理解少平点着蜡烛在漆黑的煤窑里读书,因为我也曾在突然停电的暑夏傍晚点着白蜡烛写作业。只不过这不是常态,我们的生活没有如此的贫瘠困苦,没有贫瘠到读书作为唯一的信仰和精神力量。少平一边在书籍的馈赠中汲取希望,一面又不得不直面生活的落差感,清醒的悲伤。既不懈的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过多的报酬和宠爱,而是清醒而坚定地走向光明的方向。我们同样如此,见识了不同的见解和观点,见识了大城市的无边和辽阔,怀揣着抱负和理想,不断追求,不断受挫,期望一个灯火辉煌的人生。

这也正是彰显了读书的力量,也许我们也会像孙少平一样,在文字的流淌中感受、研读作者的灵魂,发掘另一个意料之外的世界,也许那是完全颠覆认知的高塔,却振聋发聩,震撼心灵,是另一种希望的映射。

我们都是行进在这条平凡之路的人,我不认为平凡是一个贬义词,无论是平凡还是非凡地行渡,都请满怀希望,热爱生活,自由地畅游吧。

 --英语22-3BS涂嘉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