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何可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英语21-3BS何可人
行驶在青石铺就的小路上,把车窗打开,那种熟悉的,混杂着泥土味的青草香蓦地吹进来,落日黄昏、橘树篱笆、乡野田间和那栋红砖房一起映入眼帘。我又回到了故乡
外公的甜酒糍粑和清晨未散开的水雾总是让人愿意早起。故乡的早晨,晨曦微露,淡青色的天畔抹上了一层柔金色,跌进我的眼里;哪怕是最炎热的大暑,在此时,风那也是凉丝丝的,树随风而摇动的那一刹那,风便有了形状。老宅在晨雾散开后显出模样:红砖青瓦,木质窗棂,蜡色柴门,果树围绕,炊烟缕缕升起。晌午的庭院是什么样的?青灰色的地上铺满了阿公的骄傲:腌制的酸菜,晾晒的黄豆,姿态各异的鱼干,金灿饱满的玉米粒......这些都使得午后无人的庭院不再沉闷。
大暑天的太阳实在不让人喜欢。那时候没有空调,一大家子搬着凳子坐在后院的树荫下乘凉小憩,拿着姥姥给的蒲扇,有一下没一下扇着,等外婆把冰镇的西瓜切成块,我们把扇子一丢,抱着西瓜一口下去,甜到心尖儿上。抱着手里的西瓜还盯着树上的柚子,问外婆什么时候才能吃柚子呀?后院里的土烈阳下晒成了硬邦邦的土块,我和妹妹总是捧着盛满水的瓷碗,想把裂缝填满,乐此不疲。那片树荫,永远承载着我童年时期的欢声笑语。
故乡的日落黄昏是一整天最温柔的时刻,我永远爱着傍晚轻拂着的微风。
我依旧坐在院子里,看着日落而息的老农扛着锄头,拎着大水壶,后脖颈搭着毛巾,迎着晚霞,走在影子前面,朝着家里的那缕炊烟而去。这时候,你再在去这村道上晃悠晃悠,你就知道,今天张姨家做了麻辣小龙虾,李奶奶家炖了猪蹄儿。好多个傍晚,我就站在大堤上,无所事事,守着夕阳落山。
待我回过神时,发现太阳已经沉落。夜晚恣意现身在我们面前,满天繁星。家家户户都把凉椅挪到庭院,卸下疲惫感受着一天中的清闲与丝丝凉风。闹腾的小孩躺在凉椅上,妄想着把天上的星星数得明明白白,争着哪颗星是北斗星。最终都是以眼花头晕结束。我们听着蝉鸣入睡,大人们还聊着、笑着。那时的梦是总是很香甜。
“木门框,柴火旁,不知不觉影子变长。”长大的我也不知道我在怀念着故乡的什么,总是蓝屏的电视?扰人清梦的鸡犬声?还是简陋的竹席?这些我都不知道。可能人们总会给回忆加上一层厚厚的滤镜,就像那一年的夏天,天蓝得透彻,云白得干净。红砖青瓦,写满岁月悠长。
就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说我只愿蓬勃生活在此时此刻,无所谓去哪,无所谓见谁。那些我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从未谋面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