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戏剧,戏剧之生活
生活的戏剧,戏剧之生活——解读桑顿•怀尔德的《我们的小镇》 外语学院1102班李凯岚 摘要:桑顿•怀尔德(Thornton Wilder,1897-1975)美国小说家、剧作家,同时也是唯一一位用文学作品和戏剧作品获得双普利策奖的人。1939年桑顿•怀尔德凭借《我们的小镇》获得普利策奖。这部表演上没有使用传统场景和舞台道具的简单生活戏剧,虽然只有区区的三幕,却恰到好处地象征了人类短暂的一生,并且淋漓尽致地阐释了人的一生生活和人生的意义价值所在,让读者回味无穷。本文将从其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和故事内容上重点分析《我们的小镇》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以及作为年轻读者的个人感悟。 关键词:桑顿•怀尔德《我们的小镇》主题思想 《我们的小镇》,讲述了上个世纪之初1901年到1913年间,在新英格兰新罕布什尔州的格罗佛角生活的人们的故事。正如戏剧标题所说,这确实是个“小”镇,太普通不过了,以至于会让人不自觉地忘记它的时间和地点,以至于这个小镇放在美国的哪个州都可以,放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遭到排斥,因而是“我们”的小镇,同时也体现了这部剧作的普世性。在小镇上上演的故事就像一首音律优美,节奏舒缓的田园诗,当幸福感和温暖感涌上心头时,怀尔德笔锋一转,一首低沉悲伤的哀悼诗立马呈现在我们眼前,道出了“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之感。故事由三幕构成,第一幕的“日常生活”,第二幕的“爱情和婚姻”和第三幕的“死亡”,三幕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最终到达高潮的第三幕,讨论哲学上永久不变的话题——死亡,怀尔德在此更是独具匠心,设计了艾米丽重返人间,回到自己十二岁生日那一天这个精彩的情节,从已逝的人的角度,借死去的人之口徐徐道出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价值,来警戒我们这些还活着的人,我们这些看着这部戏剧的人,我们这些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却又爱思考人生意义何在不断寻求答案的人。 与以往戏剧有着华丽绚烂的舞台场景和布局不同的是,在第一幕“日常生活”的一开篇,怀尔德就强调这是一部“没有幕布,没有舞台场景”的戏剧(“No curtain. No scenery.”)。几张桌椅,一席长凳,两个梯子,这些最为平常不过的简单事物支撑起整部戏剧的环境描写,再无其他舞台场景和小道具。早晨的做早饭,吃早餐,也都没有锅碗瓢盆,都是演员们全靠演技的无实物表演。不难看出此乃怀尔德的用心之处,将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戏剧的人物和主题之上。此外,怀尔德还在这部戏剧里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角色——“舞台监督”,一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人利用他的时间优势从这部戏剧开始的时间——1901年回顾小镇上发生的事。他既是舞台监督,安排桌椅的摆放位置,又跑龙套客串剧中的演员,还会对某一幕发表评论并解说某一人物的背景和预知某一人物的未来,看起来他无所不知,由此可见,舞台监督这一角色既是剧中人又是剧外人,在本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打破了“第四堵墙”。同时第三幕里艾米丽从返人间也体现了本剧的反情节化,反理性化,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阐释本剧的主题服务。 生活的戏剧,文学作品往往取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作家的一个大素材库,戏剧更是如此。戏剧之生活,作家往往借文学作品表达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或壮志或言愁或发忧古怀思之情,给予读者启迪,给予读者方向,更好地去生活。怀尔德写下这部给美国戏剧史乃至世界戏剧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剧作是要告诉人们一些什么道理?是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他精心巧妙的构思和别具一格创作风格到底又是在为他想表达的什么样的主题服务?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不言而喻,当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学会感激生活、珍惜生活,是怀尔德所要表达的第一个主题思想。第一幕里描写的是小镇上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散发香气的花朵、叫孩子起床、吃早餐、上学、放学、还是与送牛奶的人和卖报童交谈、去教堂的唱诗班唱诗,这些都是太普通太平常不过的小事了。这些小事我们往往最容易忽略,而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重要的一生。当第三幕艾米丽重返人间之后,她才发现她忘记了生活中太多美好的小事,她忘了他们家原来旧旧的白色栅栏,她忘了十二岁生日那天乔治有给她送过明信片集……她忘了太多太多生活里美好的事物。艾米丽一心想回到人间再看看,可是当她回去之后她又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因为她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她却无能改变,时间过得太快了,他们来不及好好看看对方,她觉得她不能在人间继续停留下去,她要回到坟墓里去,她最终也接受了那些亡灵给她的建议,死者的任务就是忘记尘世的生活,回到那冷漠的死亡之中。但是,她还想再看一眼这美好的人间,这个她从来都没有好好看过的人间,这一次她想在离别之前好好地告别:再见了,世界,再见了,格罗佛角小镇,再见了,爸爸妈妈,再见,闹钟,再见,妈妈的向日葵、食物和咖啡、新熨好的裙子、热水澡、入睡和起床。最后,艾米丽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有没有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生命的意义——每一分、每一秒?”怀尔德借舞台监制之口替我们做出了回答——没有,借剧中酗酒成性自杀而死的西蒙骂我们“总是在无知中浑浑噩噩过活,浪费时间好像你拥有一百万年一样,总是沉浸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激情里无法自拔……”怀尔德给我们这些生者深深地扇了一个耳光。 抓住现在,活在当下,是本剧所要表达的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思想。在《我们的小镇》里,怀尔德制造了许多意象:飞逝的火车、墓碑、舞台监制的手表,这些象征着时间流逝的意象一遍又一遍地提醒着读者和观众,时光飞逝,时不我待。历史的脚步、生命的轮回是那样的匆匆,以至于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每次机会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是错过了,不会再有。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每次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的机会。但是,我们往往要不是活在过去,就是活在未来,从来没有好好地活在当下。你不能改变过去,你也不能控制未来,你只能活在当下。同时,抓住现在,活在当下并不一定就意味着及时行乐。乔治抓住现在,活在当下,他选择和爱的人艾米丽结婚而不是去农业学校;吉布斯太太抓住现在,活在当下,她选择接受在格罗佛角小镇的简单生活,而不是坚持和吉布斯先生去她梦想的城市巴黎度假。 生命中的小事却人生中最珍贵的事。这个主题告诉我们,生活中那些看似无关紧要发生的事情往往是最重要、珍贵的一部分。然而,当人们正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并不理解其中真正的意义。第三幕的最后,乔治无法忍受失去挚爱的悲伤跪下趴在艾米丽的脚边时,所有的亡灵都不理解乔治的这一行为,艾米丽对吉布斯太太说:“他们都不懂,对吗?”吉布斯太太说:“是的,亲爱的,他们都不懂。” 因此,短短的三幕是戏剧《我们的小镇》里却蕴含着大大的哲理。作者煞费苦心地运用各种独特的写作手法,诸如陌生化、反情节化反理性化、第四堵墙的打破等等最终是想告诫人们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在当下。 我很庆幸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读到这部伟大并且令人深思的剧作,因为我的人生还是第一幕,我还可以好好地活在当下,抓住每一个可以抓住的机会,去努力去拼搏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致于等老后死后才后悔没有好好看看这个世界,好好爱父母,好好爱身边的人。是啊,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未来还没到来,就好好把握住现在吧。生命里有太多不可预测的事情了,就像马航HM370失联事件一样,你没有那么多的明天,你只有这一个今天。正如朗费罗在《人生颂》里所说: "Trust no Future, howe’er pleasant! Let the dead Past bury its dead! Act—act in the living Presen Heart within,and God o’er head!” 参考文献: 1.Wilder, Thornton.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Essays, ed. Donald Gallup. Lincoln,NE: iUniverse.com, 2000, p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