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彭佳瑞:诸君,且听这龙吟
诸君,且听这龙吟
——观《觉醒年代》有感
鲁迅先生有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从《觉醒年代》中,我们得以窥见过去抗争的艰辛,先辈奔走呼告以唤醒麻木的民众,年轻的血液浸润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正是从《觉醒年代》中知道曾经的辛酸屈辱,才有了现在东方雄狮的觉醒,有了中国巨龙的腾飞,有了这来之不易的盛世。
在《觉醒年代》中,我真的走进了那些伟人,看到了鲜活生动的他们。曾经总觉得史书上的伟人可望而不可即,他们是时代的符号,是改革的先锋,是力挽狂澜的勇士,是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火炬,但,唯独不是普通人。也许这句话看起来很奇怪,但事实就是这样,我们习惯于仰视和崇拜他们,不知不觉地把他们奉上神坛,觉得救国存亡是英雄的事,与普通人毫无关系,但就是这种思想,让人变得麻木变得愚昧,与当时的人们并无不同。可是,这世上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平凡的人挺身而出罢了。
《觉醒年代》不同于一般的历史正剧,它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先辈们独特的一面。鲁迅面对仲甫先生的花式催稿时的无奈,令人忍俊不禁;认真“捧哏”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像是在演群口相声;被钱玄同强行按着坐下的黄侃先生……没有历史的滤镜,就这么生动展现了他们不为世人所知的一面。也许这也不是真实的他们,但却拉近了我们与伟人的距离,因此,在看到他们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之时,更为心痛也更加震撼人心。
这无损于他们光辉的形象,反而让我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在面对国家危难时以难凉的热血为笔书写新篇章,以血肉之躯为旗帜迎接黎明的到来。郭心刚一夜白头,一句“我们不是打赢了吗?青岛该收回来了”,让我看到“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中国难以改变当时的处境,那种无力感,隔着时间,裹挟着血与泪向我袭来;当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又是谁的“为什么我辈为了你们而演讲,而你们却在替敌人来驱赶我们!”令人醍醐灌顶,振聋发聩;当南陈北李为了人人少有所教,老有所依,对着满地的黄沙,未明的前路,向着天地宣誓,让时代见证着中国人的觉醒!
“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一万年不死之根基,价值之重可知”孙中山先生如是说。尘雾之微尚可补益山海,萤烛末光亦可增辉日月。也许曾有人嗤笑改革者,蔑视进步者,固步自封地认为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无法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局面。但他们却忘了,正是这些手无兵权,仅有学识与爱国热忱的青年,铸成了精神的大厦庇佑天下有识之士,于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人说,觉醒年代就是他们最早醒来,然后最先死去,但!先辈的血没有一滴是白流的!陈延年牺牲时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当时的他年仅二十九岁;陈乔年仅二十七年的人生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让我们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而如今的中国,并未辜负先辈的努力和期待,东方巨龙守住了岁月的沧桑,古老国度焕发出新生的力量。
一如李商隐的诗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今人接过前辈的火炬,真真正正地做到了李大钊先生所说的“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以事艰而无为,只因任重而奋行!现在的我们,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展现中国速度;现在的我们,能跨越山川海洋,跨越沙漠戈壁,展现中国跨度;现在的我们,能突破技术封锁,打破贸易壁垒,展现中国力量;现在的我们,有“嫦娥”探月,“祝融”探火,展现中国高度;现在的我们,有“蛟龙”深潜,“奋斗者”探海,展现中国深度……诸君,且看这东方巨龙腾空!
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未曾忘却过去的苦难,正是因为回望了屈辱的历史,更会心向光明。在延年和乔年两位英烈的老家安徽省会合肥有一条路叫“延乔路”,在这条路旁是集贤路,而陈独秀葬在今安徽安庆集贤关。延乔路短,集贤路长,他们没能汇合,却都通往了——繁华大道!他们身后本是刑场,但现在却是一路繁华,车水马龙。
如今的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奔向新的征程。时值二十大的召开,我们可见领导人对民生的重视,就教育,就业,乡村振兴,住房,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作出指示,现在的我们,可以无比骄傲地对仲甫和守常先生说:“现在的中国,如你们所愿,甚至做得更好!”
诸君!且听这龙吟,以磅礴的气势跨过风雨飘摇,向着当今世界宣告国家的崛起!当年立党的誓言化为尖啸,刺破了黑暗的旧社会;如今的共产党人亦将信仰做舟,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明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前辈们可知现在的中国有多强大多幸福?英灵不远,愿这龙吟能将喜讯传递: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外语学院 英语22-1BS彭佳瑞
联系方式:18274906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