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袁孟欣:无惧踏荆棘,觉醒燃长空

2022年10月21日 15:19  点击:[]

无惧踏荆棘,觉醒燃长空

——《觉醒年代》有感

央视剧评《觉醒年代》百年前沉沉大地上的春雷。我带着沉重与敬畏的心情看完了这部剧,这也让我们重忆一百年前追求真理的过程。燃烧理想的峥嵘岁月,让我感发于一代伟人勇于抵抗封建的思想觉悟,和敢于冲破桎梏的刚强筋骨觉醒,并非是冰冷的名词,更是黎明冲破黑暗的代名词。百年前混沌黑暗的中国在这“春雷”之下再度涅槃,变得生机勃勃……

历史少有浪漫,旧时总多荒唐,上有歌舞升平,下有草芥悲鸣,众生喧哗,混沌乱世。那是怎样的时代?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军阀统治盘踞一方;有识之士各种尝试。沉睡的中国人大都生不如死,蝼蚁之命算不上命,只是命运的蹂躏之物罢了。饿殍累累,街头乞讨,富人家的孩子拿着汉堡当零食,穷孩子只能在绝望的雨中面临被卖的命运,围观砍头,人血蘸馒头,女性嫁公鸡,即便是一心为国的青年,也没逃过牺牲的命运:家乡青岛被割让给日本而一夜白天,以后呕血身亡的北大学生郭兴刚,上一秒风华正茂,笑意爽朗,下一秒脚着沉重镣铐身上布满伤痕,赤足趟过沙石与水洼,却仍挺直脊梁,含笑牺牲的延年乔年……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就像鲁迅先生描述的,这是一间铁屋子,人们被困在里面,不知道何时便会死去。“可怜啊,老百姓命苦,这么多年,习惯了!”。这一句“习惯了”扎在心里,让人久久不能平息。旧中国人的麻木绝不是本来如此,而是在苦海中挣扎,望不到头,找不到路,苟延残喘但又不甘心去死的绝望。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时代,从沉沦到复兴,是多少伟人以肩扛住了黑暗的闸门、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是他们奋起前进、赴汤蹈火、探求拯救中国于水土之中的救世之道,出现一个又一个时代的勇士。

在腐朽的年代里,最浪漫的往往不是爱情,而是走出黑暗的并肩同行高君曼为陈仲甫承受了许多压力,最后用一句“在这种时候,我要是有一点犹豫,那么我就不是你要找的高君曼”总结那个时代高尚的爱;为了不给李大钊增加负担,赵纫兰独自回乡生孩子,临走前还把钱都留给李大钊,以此能够让他继续为学生慷慨解囊;柳眉用一首歌表达了自己对延年的爱慕,不舍以及祝福,延年也留下了莫误佳人的无奈。可他们并不是第一批愿意被熙攘人群和留言淹没的人,其他的人也有在全力以赴,他们中有迁客骚人,有忠贞将士,也有垂暮老人,有人被时光洪流冲淡的成就,有人被后世传颂,背上了千古骂名,也有人不为后世所识,可那时代的每一缕光芒都记得他们每个人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青史之中

“民生疾苦遍国土,民族沉浮一念间”当两把光芒万丈的火炬聚在一起,便燃了半边天,“为了他们能够像人一样活着,为了他们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陈独秀与李大钊的疾呼回响在神州大地上,响彻中国百年,两人秉持着这个信念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从《新青年》“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到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从一艘小红船到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进步时紧跟潮流,除黑暗阴霾,展光明未来,在伟人的努力下,我们的时代真的有在改变。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评论,一个网友说:“《觉醒年代》有续集吗?”另一位网友回答:“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是啊,无数先贤放下个人享受,放弃家庭幸福,乃至牺牲生命为我们换来了足够的安全和幸福。这份幸福是从“温良”开始,然后才有了先贤们的“唤醒”,进而才有吾辈的“觉醒”。

前几天党的二十大刚刚结束,在会议召开之中,我能感受到中国人民思想上的觉醒,对祖国美好建设的希望迫切。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以及中国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这让我想起了佩洛西访华事件和俄乌冲突。面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在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始终倡导以对话、协商等和平的手段化解危机和矛盾。这不是软弱。实践证明,我们牢牢把握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国的繁荣富强创造了稳定和谐的国内外环境。这也正是我们对先辈们捍卫祖国振兴中华精神的延续,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忠贞不二的选择,国际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

在外人眼中,中国人不具浪漫血液,可我却无数次为中国人的浪漫而热泪盈眶,青年之火,成就那时之光,鲁迅言“死后竟没有火炬,我便是唯一的光”,这铮铮誓言让我动容,更让我震撼。扶摇直上,需借垂天之羽,乘奔击汰,需筑飞云之楫,正直二九岁月的我们,更应胸怀爱国志,砥砺向前行,内心甘奉献,责任勇担当,以奋斗精神,祝青春底色,以自我青春助力祖国圆梦报国之路。做当今时代的“春雷”,不惧荆棘,助力东方辉煌生生不息地延续!


语学院 英语21-3BS袁孟欣

联系方式:1877304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