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英语22-4BF 黄希成:军训心得
军训心得
谈“正”
最近几天队列里都在练正步,一向温和的刘副教官对我们的要求严了起来,揪着大家定了两三天的脚。”正步要求步子要正,连头发丝都要用力”,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于“正”的思考。
何谓“正”?中国的文化概念中对这一类事物的定义是模糊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追溯到许多痕迹。
“正”啊,可以体现在自然规律中。《鬼谷子·持枢》中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飞也,”意思萌是说,春天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是天地间正确的规律。
除此之外,古人们还用“正”来形容时间。“正月”即农历第一个月,有“开始”之意,同时广泛地沿用至今。
当然,“正”在形容品德品性时用得最多。《论语·刁路》中有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人说,这里的”正“是正派、正直的意思,强调行为的端正。《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中也对“正”有着同样的阐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这两句话都将“正”解释为行为的端正。
同样是解释“正”,《史记·日者列传》中将其解释为品行和心术的端正:“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见到心术不正的人,即使(他)富贵显赫也不尊敬他。
毛主席对“正”又有了新的解释。他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这样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和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更新和变化,这是必然的规律。
当然,对于“正”的定义向来众说给讼,但是不管具体的定义如何,“正”的概念总是正向的,积极的。文天祥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也正是这个理。
因此,我们不光行礼要“正”,行军队伍要“正”,为人处事也应“正”,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礼记·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身心,可见“正”的重要性。
一个简单的正步,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正步本身,还有其背后端正、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教育着每一个学习正步的人心志端正,“身正而后家齐”。
英语22-4BF 黄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