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英语25-2BS赵韵​:军训心得​

2025年09月21日 08:33  点击:[]

军训心得

今天的训练场与昨日又是另一番光景。阳光依旧灼热,但我们的学习内容从宏观的战术转移到了具体的擒敌拳。这一动一静,一宏观一微观,让我对“军训”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昨日的战术训练还历历在目。我们分散在模拟的场地上,听着教官的指令,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如何协同前进,如何掩护战友。那是一种关于“空间”和“协作”的学问。我们趴在地上,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的味道钻入鼻腔,肘部和膝盖摩擦着地面,感受着战术动作带来的最直接的触感。教官反复强调:“战术不是一个人的游戏,你们是一个整体,要相信彼此的后背。”那时,我理解的还只是一个概念。直到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擒敌拳。擒敌拳,顾名思义,是制伏敌人的技巧。教官演示时,动作干净利落,虎虎生风,每一个招式都蕴含着力量与技巧的结合。看似简单的动作,当我们自己模仿时,却显得如此笨拙。马步扎不稳,出拳软绵绵,动作衔接生硬。教官不厌其烦地为我们分解动作:“这一招是格挡,紧接着是擒拿,重心要下沉,气要稳,力要发!”汗水很快浸透了作训服。练习格挡时,小臂被碰撞得发红;练习出拳时,反复的冲拳让肩膀阵阵酸胀。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调动全身的协调性,不仅是力量,更是技巧和时机的把握。在反复的练习中,我逐渐体会到,这看似个体的搏击术,其实依然离不开“协作”的精神。对练时,我们需要配合对方的节奏,才能更好地掌握技巧;练习时,我们互相纠正动作,彼此的呼喝声成了训练场上最直接的交流。当我慢慢掌握那一小部分擒敌拳的动作时,我忽然将它和昨天的战术联系了起来。战术是宏观的协作,是团队在特定空间内的整体行动方案,它要求我们心有全局,步调一致。而擒敌拳,则是微观的博弈,是当宏观战术无法避免近身接触时,个人所必须具备的自我保护和制敌能力。它同样要求精神的高度集中和身体的绝对服从。一个优秀的士兵,既要有纵观全局的战术思维,懂得如何与战友配合,形成强大的合力;也要有扎实的单兵技能,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护自己、克敌制胜。这两者,缺一不可。军训正是在锻造我们这种复合的能力。

一天的训练结束,浑身酸痛,尤其是手臂和双腿,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但我的内心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这种充实,来自于又掌握了一项实用技能的成就感,更来自于将两天所学融会贯通后的豁然开朗。军训的日子过去一天,我们的身上就多一分坚韧,内心就多一分沉稳。从战术到拳法,从整体到个人,我们正在一点一滴地积累,一步一步地蜕变。这片洒满汗水的训练场,正在用它最直接的方式,教会我们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团结,什么是责任。

——英语25-2BS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