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我只是想拟个标题——英语14-6BF班邵可蒙
我只是想拟个标题
我只是想拟个标题,为了我的高英作文。一开始写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分析思路,大纲写了好几页,可我的确没有认真思考过题目,只是套用了第一篇材料的标题。于是老师面批过之后,我就开始重新思考标题,新想了两个又被否定了,无奈脑子里一片浆糊,什么想法都没有。突然我想起了大二的写作课。
从书柜了翻出了中级写作教材(下),这一本主要讲如何写议论文,看了看目录,满满的专四回忆,一下子就想到该怎么拟题了,嗯,专八和专四是一样的套路。于是立即重拟了两个标题发给老师,通过了。
大二一学年的写作课是我大学收获颇丰的一门课程,以至于我每次都忍不住叮嘱学妹,一定要好好听写作课好好研究教材。我的第一篇习作,因为实在太差,所以连等级都没有,也就是说那一次我作业成绩是0分。所以当其他同学拿着A或A+等级的时候,我还在挣扎着如何脱离0分,大概我在写作上真的没什么天赋,摸爬滚打一整年,最后一次习作才拿到A+,有种终于修炼成精的体验。
最近可能情绪比较丰富,码字码上瘾了。我不知道在你们心里有没有一种我文笔不错的错觉,其实关于写作,我这一路走得特别曲折。我小学的时候是很害怕写作文的,因为真的什么都憋不出,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人生中第一篇作文题目叫做《我的家乡》,那晚停电了,我点着蜡烛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才把作文写完。后来我的书架上就有了各种类型的作文集:《获奖作文100篇》、《快乐作文100篇》……这是我妈能想到的帮我的最直接的办法了。应该是从初中开始,我慢慢不再排斥写作文,2008年到2010年应该是非主流最风靡的时候,像我这种紧跟时代潮流的文艺女青年理所当然地沦陷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悲伤逆流成河”,像黛玉附身一般,每天总有感慨不完的东西,一句最简单的话,也要想尽办法转化成文艺模样,竭尽全力去追求最华丽浮夸的辞藻,明明十来岁的少女,写出来的东西就像经历了大半辈子风霜的沧桑老者。所以后来我内心一直是拒绝重新去看那个时候写的东西的,如此矫揉造作,不忍直视。
初三的一次中考模拟考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60满分的作文,我得了58分,年级最高。据是新校长亲自批改,还特意让班主任给我捎了一句话,说我的细节和心理描写很动情。我这个人喜欢吃糖,遭受挫折愈发不振,遇见赞赏才会更加努力。于是之后我对待写作的态度开始变得积极了。注意只是态度变得积极,58是我打不破的藩篱,之后无论是考试还是投稿,都没有什么理想的结果,然后我高中三年的作文也基本都是一团糟,大概就只有一篇《再尝一次世纪馄饨》勉强还算可以入目吧,不过我曾经投过这篇,收到了对方的回复说采纳了,好开心地写了一封感谢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到大学之后,大一我其实还是蛮经常写东西的,但是只给自己看,单纯地当做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而已。然后有意思的是,基英老师经常夸我文笔好,可他看到的我写的文章都是我的思想汇报,字数基本都只在600左右吧。之后就是大二一学年的写作课了,虽然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乍一看似乎很不一样,但其实是互通的,所以我的写作老师同时拯救了我的英文作文和中文作文。然后我迎来了第二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征文比赛。这个征文的名字叫“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我写的是我的基英老师,不止因为他欣赏我的文笔,还因为他还欣赏我的演技,开个玩笑而已。因为他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称职优秀的老师,和我给他的定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分契合。我当时参加这个比赛是因为我们支部没人愿意参加,于是责任就落在了新同志的肩上,那次我真的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跟党走有前途,一等奖外加300奖金。
从那次之后,写东西好像变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的感觉超级棒,大概因为我没什么压力,反正写好写坏没人管,自己开心就好。大多情况下,我只是单纯地像写日记一样记录一些心情,有时候也会给自己或帮别人写演讲稿之类的比较正式的文章。一般来说一篇2000到3000的文章,初稿两个小时绰绰有余,但是修改起来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了,因为要咬文嚼字。我有写小标题的爱好,特别是在演讲稿里,小标题一定要是2个四字词语,而且要3组,总共8个词,这词还不能是随便写的,要能高度概括整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所以夸张的时候,我可以花上一整个下午去斟酌这些词。一般日记式的文章,写完之后我很少回过头去看,但是要提交的论文或是习作,我隔一天就会看一次改一次,改到最后自己都要看吐,第8次第10次修订版都是很常见的。
其实我只是想拟个标题,为了我的高英作文,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又不知不觉敲了这么多字……
邵可蒙
2017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