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随笔】Grace under Pressure

2017年09月19日 10:30  点击:[]

Grace under Pressure

英语14-6BF 邵可蒙

   “Grace under Pressure”——重压下的优雅。这是海明威的勇气,也可以是我们的选择。也许我们不能像他一样那么坚韧,可我们也可以各自的压力之下,成为一个优雅的自己。

   《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人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而一个人又应该怎样活着?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有一篇很有哲理性的文章,名字叫做《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他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因此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努力提高自己,不是为了填充自己那些空缺的时间和空间,而是为了思想。思想是一种令人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同时,思想又具有难以弥补的漏洞,为人所蔑视。或许这听起来有些荒唐可笑,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然而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卑贱。一棵树不会觉得自己可悲,一只鸟也不会觉得自己可悲。因此,意识到自己的可悲的人是可悲的,却因为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可悲,又是伟大的。

   人,卑贱与伟大,对立又统一,不可调和也不必调和,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既然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欣赏伟大,接纳卑贱,尊重自己,热爱自己。

   常听一个词:“人生如戏”。生活有时的确很像演戏,我们按照故事的主题,给自己加戏或减戏,自由发挥,抢镜露脸,最后的成品到底如何,全凭自己自始至终的态度。你是否也接受了人物设定,投入了演技?

   编剧们喜欢圆形人物,观众们也喜欢圆形人物,因为圆型人物性格饱满,让人又爱又恨。如果一幕剧,主角从出生一路幸福地平坦到死,或是一路悲惨地辗转到死,你买账吗?没有波澜曲折的剧情不是好的剧情,那么同样的,没有悲喜交加的性格不是圆满的性格,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也不是完整的人生。  

   所有的缺点,为了让性格更加圆满;所有的坎坷,为了让生活更加精彩。

   我在我的压力之下,努力塑造我的优雅。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我,正在做一个敢爱敢恨的人。

   水泥地下的一粒种子,拼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长成一颗孤独的树,风可以打落它的叶片,吹倒它的树干,但永远无法打败它的骄傲,它的孤独,它的执着,它的优雅。

   我,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