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观后感】申露:三生有幸,生于华夏

2020年03月20日 10:40  点击:[]

三生有幸,生于华夏

申露 17-1BS

在熙熙攘攘充斥着音响乐声的街道上,在热热闹闹采购年货的人群里,在你来我往祝贺新春的美好祝愿中,谁也想不到这些年时常态在今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而变得压抑。于是,音乐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广播里的宣传;热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空无一人的街道;走亲访友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门紧闭、足不出户。一夕之间,泱泱华夏,安静了下来。

记得《霍比特人》中甘道夫曾说道:“在我看来,抑制黑暗的是那些普通人的琐细的日常点滴,那些细微的善意和爱。”现下,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与坚持,才让那张疫情地图上的中国渐渐褪去了那“病魔红”。中华战“疫”,着实彰显中国力量。

中国青年,好样的。17年前的非典并没有给我很深的印象,但这次,楼下每天循环的广播让我切身感受到了疾病的威胁。17年,足以让一颗幼苗长大,曾是温室中娇弱的花朵,在这次疫情前,已整装待发。从冯秀军教授的分享当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中国青年的力量。中国的青年从救亡图存的一代,到建设国家的一代,再到强国富民的一代,每一代都是经得住考验的。如今,尽管我们九零后、零零后被贴上的是萌丧的标签,但是在关键时候绝不掉链子,我们能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我们能用行动证明我们并不是垮了的一代,我们能够向世人展现出“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中国青年形象。

共产党员,好样的。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行各业的广大共产党员报名在前、战斗在前、引领在前,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秦宣教授在课堂上谈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总书记亲自指挥,到基层党组织雷厉风行,再到普通党员自觉投入,这一系列的行为让我觉得身处这一伟大的党队伍中是多么的光荣。犹记张文宏医生所说出的那句话:“党员必须先上,没有商量!”让我看到了共产党员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品质,让我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力量。

中国人,好样的。在这场疫情里,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为国家做贡献。那些美丽的“逆行者”们,他们舍小我,为大我,一幕幕与死神抢人的场景,一张张被压满了褶皱的脸庞,一幅幅偷闲补觉的照片,无一不让人泪目。“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这是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在这个庚子初年不同寻常的情况下成为了最响亮的誓言。从寒冬腊月到春暖花开,各个职业都在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多少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淳朴的外表下藏着的都是一颗颗炽热的心,他们,就是泱泱华夏的脊梁。

中国,好样的。自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经过多少艰苦努力,才使得疫情出现积极变化。从亿万同胞自觉紧闭门户,各大地区严防死守,到全国上下不遗余力调配各种资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再到火神山雷神山上演中国速度,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中国”二字背后的强大底蕴。曾有西方记者提问谭德赛:“你为什么多次赞扬中国,这是不是中方的要求?”“中国无需要求赞扬,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这就是谭德赛的回答。这一问一答,问出了中国之强大,答出了中国之气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