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书”获奖】如梦令·忆诗经
如梦令·忆诗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的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给予我一个读诗经的梦境,梦里,我正醉酒躺在舟楫中,置身于满是荷花莲藕的池塘中,眼眸中映着漫天星辰,忆起诗经中的风花雪月和数不清的酸楚。
微风轻轻吹来,脑内清明一片,诗经的歌谣杂糅着人世的复杂情感,携着对于时局的感叹和爱席卷而来,它们在细细柔柔、断气愁肠地诉说着专属于那个地方的事。
爱与情
诗经中表达的爱太多,我最喜关于爱情的歌谣,只因不管怨也好,恨也好,还是朦胧飘渺的美好爱情也罢,在那些女子地位卑微的时代,女子对于爱情的感受可以就这样清晰地跃然纸上。女孩及笄之时正是适婚年龄,也正是年少懵懂、情窦初开时。尤还记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少女娇嗔,“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之男女定情的甜蜜,“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少女坚定的爱情誓词,还有“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之夫妇间的亲爱而和睦,更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的女子爱而不得,当然感情最坏的结果就是“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从诗句中看来,不管结果是好是坏,我对于爱情总是向往的,我羡慕古代女子与男子不热烈但是清新的爱意,羡慕他们的爱总有一种就像含苞待放的骨朵在雾里朦朦胧胧隐约可以瞧见的含蓄美,也羡慕他们慢车慢马培养出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从前慢。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爱意总是太热烈,女孩常问男孩“你爱我吗?”男孩回答“我爱你”,回答的多了,有些爱情就像放了一夜的奶酪快速变质、发酸,此刻,“我爱你”变得随意起来,热烈的爱似火把遇到水,一触即熄,但在离开时,热烈的爱又卷土重来、死灰复燃般地变成了酒,因此既伤身又伤心。
如来与卿
世人常称家国大事为大爱,视男女的情谊为小爱,“不负如来不负卿”也许就是顾全大爱与小爱的最浪漫的方式了吧,放在现代来说,大部分人都有资格做到这一点吧,牵着心爱之人的手追求心中所渴望的梦,但,对于军人来说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既然很难做到我们也就慢慢说吧,先从诗经谈起。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实施的兵役制度为征兵制,战争硝烟四起时就是家中男子出征之时,既是如此,想与相爱之人厮守的想法就破碎了,“如来”和“卿”注定不可兼得。女子在家日日期盼在外血战的丈夫可以毫发无伤地回归,因此许多诗歌就这样诞生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字字珠玑。不例外的,战士也渴望着回到她的身边,“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还有千古名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悲壮热烈,这一句有解为战士的倾诉对象为战友,但我更偏为是从军之士写给思念的妻子,因为太浪漫了,就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虽是苏轼在中秋之时写给弟弟苏辙的,可我也更倾向是苏轼在表达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看,对于古代戍边战士来说,“不负如来不负卿”就是这么难。现在,诗经中他们和她们的境遇在几千年后一样无所改变,即便科技再发达,即便交通再发达,在“如来”和“卿”之间,终究是“卿”败了,只是现代的女子少了些怨和念,多了些心甘和情愿,毕竟江山如此多娇,那“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长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黄河,“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总引得无数英雄竟折腰。
时局与女子
人之七情六欲是上天赐予我们最为宝贵的孤品,我们能感叹的也绝不只有爱情,格调高、格局大的情感也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所谓的大格局就类似于“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感,指人有审时度势、不拘泥于自己的能力。诗经中不乏这类诗词,总结一下这类诗词,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诗词涉及的人物有许夫人、宣姜文姜两姐妹,这是件很有趣的事。宣姜文姜是齐僖公之女,文姜与其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公私通,被齐僖公揭发后,立马把文姜嫁予求娶积极并消息闭塞的鲁桓公,可文姜却接连几番与其兄私通,所以世人就写诗词讽刺其三人的关系,《载驱》——“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宣姜本应嫁予公子伋,可结果却是被迫接连嫁与公子伋的父亲卫宣公以及公子伋的弟弟公子顽。宣姜婚姻的任人摆布、她的懦弱还是招来了世人对她红颜祸水的评价,《新台》——“新台有泚,河水渳渳,燕婉之求,蘧篨不鲜。”《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为什么我把讥讽两姐妹的诗词归类在大格局的诗词,是因为懦弱的宣姜屈服在了时事下,像极了曾经说要改变世界现在却面临着可能会被世界改变的我们一旦出错或者即使没有错,时事所迫,现实、网络的谩骂可能就降临了,那这个时候倒不如拥有文姜的勇气,不顾时局的讨伐,当然,作为法治社会的一员,我们拥有的勇气也绝不是要把自己置于法外之地。
宣姜和文姜两姐妹被世人大肆辱骂,可宣姜与公子顽之女许穆夫人确是一位值得被称赞的才女。许穆夫人是集美貌与才气于一身的女子,及笄之时被迫嫁于许穆公,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她所写的作品有《载驰》《竹竿》《泉水》等。许夫人远嫁异国,锁于深墙宫苑中,思归不得时所作《竹竿》——“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泉水》——“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许穆夫人伤心许国弱小不能救卫国,欲至漕邑慰问卫君所作《载驰》——“载驰载驰,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许穆夫人到达卫地后,安抚流民,寻求齐国帮助,最后在齐国公子无亏的帮助下大败狄兵,收复失地,卫国又延续四百年之久。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时代不乏女娇娥!
宴请与祭祀
宴请、祭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诗经》中我也找到了大量记载宴请、祭祀活动的诗文,这些活动中最不可缺的就是酒和食物,那就谈谈西周的饮食文化吧!西周时期的酒主要有醴(浊酒)、清酒、秬鬯(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浆等,西周有专门的酒官,他们负责管理酒馆在贵族宴请、祭祀、日常时供给酒。肉类主要有猪、野猪、鹿、牛、鳖鱼、鲿鱼、鲨鱼、羊等,这在现在也很常见。当时烹饪方式主要有烹、炙、蒸、炰、捣、燔、脍、羹、脯、腊等,介绍一些炰、燔吧,炰,就是把食物包裹起来,再和一层泥,相当于叫花鸡的做法;燔是指将动物杀死,连毛带肉直接用火烧熟,相当于烤全羊的做法。“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西周贵族宴请嘉宾,一口酒一口肉,自感惬意、自在。还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周宜王宴请群臣,君圣臣贤,一派和谐。
在《颂》中,几乎都是关于古代祭祀活动的记载,分《周颂》、《鲁颂》、《商颂》。举行祭祀是一项非常严肃的活动,在祭祀开始前几天,主祭的人就要到清净的地方进行斋戒沐浴,古代王族祭祀就是求上天保佑、树立神威。按祭祀活动举行的时间来划分,祭祀可分为礿、禘、尝、烝;按等级规模来看有大祀、次祀、小祀,立大祀,用玉帛牲栓。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祭祀的对象主要有天神——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雷、电,地抵——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人鬼——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这是郊祀天地之诗;《时迈》——“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这是祭祀山川众神所用之乐歌。古人的祭祀活动是对古人、故人、神明的尊重和敬畏,如今祭祀是对先人的悼念,至于敬畏,我们早已换了对象,那就是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规则。
最后,我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诗经中大部分诗词都会涉及植物或者动物,至于原因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因为是时候下船了,至于忆诗经这种事就交给下一杯浓烈的酒和下一次风花雪月的晚上吧!
外语学院 张无瑕
联系方式:15576063729